2013-03-09 19:26:17  点击次数:6048  查阅:暂不记录

汉语方言资料宝库序

 

谁知道四川和重庆从远古至今有多少位诗词作家、作家、名人吗?帮手写写,要名字的哦!谁知道四川和重庆从远古至今有多少位诗词作家、作家、名人吗?帮手写写,要名字的哦!

苏 轼 (1037-1101年) 字子瞻,眉州(今眉山县)人。1056年赴京城应考,名列第二。次年春,皇帝宋仁宗殿试群儒,考中进士。先后在杭州、湖州任县令。在湖州任上被陷害入狱,后贬到黄州。他在黄州城东的荒坡上,开垦建房,自号东坡居士。宋哲宗继位后,曾被提升为兵部、礼部尚书。以后皇帝对他的直言规谏不满,先后调他到河北、广东及海南。直到1100年宋哲宗死后,才得以内迁到廉州、舒州和永州,以积劳成疾死于常州。他一生写下了很多不朽的作品。词的代表作是《念双娇?赤壁怀古》,赋的代表作是《赤壁赋》。他长于书画,是北宋四大书法名家之一,画的竹木怪石等别具一格,其绘画理论“胸有成竹,贵在神似”,传诵至今。 虞允文 (1110-1174年) 字彬甫,仁寿人,1154年中进士,在四川为官,政绩显著。1155年官至礼部郎官。时抗金处于低潮,他上书力陈战备。次年金军60万直指江南,守官连弃二城,他奉命慰问采石(地名)驻军,在前线他团结将士,取得18万人战胜敌60万众的辉煌胜利,成为军事史上奇迹。1162年任川陕宣谕史,收复了陕西许多失地,上书阻止求和被贬。1165年不久入朝主持军政,罢秦桧死党。1167年任四川宣抚史,改革军政,深得民心。1169年升宰相,用人行政一秉至公,荐贤举才甚众,被荐辛弃疾等多系德才兼备的爱国者。常披星戴月巡视军营,筹划北伐,积劳成疾,死于任上。他一生出将入相20余年,文武兼备,机敏过人,清廉勤慎,严以律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爱国军事家和政治家. 刘光第 (1861?1895年) 原名光谦,字德星,号裴村(培村),富顺县人。光绪进士,授刑部主事 。1885年回乡掌文昌书院。1888年入京任职。1894年中日战争爆发,向光绪帝提出条陈,抨击时政,主张改革。1898年春在京与杨锐成立蜀学会,创办蜀学堂,培养革新人才。9月4日受光绪召见,参与新政。戊戌政变被捕遇害,是“ 戊戌六君子”之一。著述有《介由堂诗集》、《衷圣斋文集》。 邹 容 (1885?1905年) 原名绍陶,谱名桂文,字蔚丹、威丹,巴县人。1898年参加巴县童子 试,反对主考官出偏难题,愤然罢考退场。1899年9月,在重庆从日本人 学习日语、英语,接受“新学”。1901年夏至成都参加选拔留日学生考试 ,因主张革新,被取消录取资格。8月赴上海进入江南制造局附设“广方言馆” 补习日语。次年春,自费留学日本,入东京东亚同文书院,积极参加中国留日 学生革命运动,参照西方平等自由学说,结合中国情况,开始编写通俗革命书 籍。1903年4月,回国。这年夏撰成《革命军》,揭露清政府反动卖国罪 恶,号召推翻清政府,建立中华共和国。该书由章炳麟作序,革命党人出资出 版发行,《苏报》刊文介绍。“苏报案”发生后,为章炳麟分担责任,自报投案,被判刑两年。1905年4月3日病死狱中。1912年2月,南京临时政府追赠为大将军。 赵一曼 (1905?1936年) 女,原姓李,名坤泰,又名一超,号淑宁,宜宾县人。宜宾地区学生运动 及妇女运动的领导人之一。1923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6年 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考入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1927年9月奉 派往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28年奉派回国到上海,不久派往湖北宜 昌建立地下交通站,为进出四川转运文件和护送干部。1929年组织暴露, 乘船潜回上海。这年秋调到南昌江西省委机关工作。1930年1月,省委机 关遭破坏,带着婴儿返回上海,为了革命工作需要,将孩子送到武汉堂兄家寄 养。“九一八”事变后被派到东北,先后任中共满洲省委妇女委员、满洲省总 工会组织部长、哈尔滨总工会代理书记,领导了哈尔滨电车工人罢工斗争。1 935年秋调珠河根据地,任三军一师二团政委,发动群众进行抗日斗争。不 久,率领地方游击队参加东北抗日联军,任第三军二团政委。11月在战斗中 负伤被捕。1936年8月2日被日军杀害。 刘 湘 (1890?1938年) 名元勋,字甫澄,大邑县人。1908年起入四川陆军速成学堂,毕业后任排长。辛亥革命后任川军营长。1913年“二次革命”爆发,阻击讨袁军立功,升团长。1916年与入川护国军对战,升旅长。1918年护法战争中拥熊克武,任师长,据合川、武胜、永川、荣昌、铜梁、大足、璧山7县防地,开始建立四川速成系集团。1920年被委为第二军军长。次年2月与第一、三军联合逐川督刘存厚出川,于7月2日就任川军总司令兼四川省长。8月任援鄂军总司令,出兵湖北,战败退回四川。与熊克武第一军争夺四川霸权 ,失败后退居大邑老家。次年又联络旧部将熊克武部逐出四川。1924年5月拒受北京政府委任的川滇边防督办,在重庆称四川善后督办。1925年2 月任川康边务督办,拉拢黔军及四川各军,击败杨森部,于8月被委为四川善后督办。北伐易帜后任国民革命军二十一军军长。1933年击败刘文辉,掌握四川军政大权。同年任四川“剿匪”总司令。1935年12月任四川省主席、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次年12月任川康绥靖公署主任。1937年率部出川抗日,任第七战区司令长官兼二十三集团军司令官。因胃病复发,猝死于汉口。 王铭章 (1893?1938年) 字之钟,新都县人。少时入四川陆军小学,1911年秋参加保路同志军起义 。1912年到南京入陆军中学,参加攻打上海制造局的战斗。返川后入四川陆军 军官学校,1914年毕业后历任排、连、营、团、旅长,参加四川军阀间的混战 。1933年任师长。抗日战争爆发后,于1937年率41军122师出川抗日。先在晋 东驰援娘子关,节节阻击日军。接着坚守正太路南侧,与敌接战,掩护友军。1938 年台儿庄战役前,日军南北两路向徐州进犯。他任41军前方总指挥,率122师 和364旅进驻山东滕县,保卫徐州。3月14日接敌,奉命固守三日,他以约3000 人的劣势兵力与拥有空中支援的3万余日军浴血奋战,屡创犯敌,守城四天多, 直到17日与敌巷战,中弹牺牲。滕县守卫战阻滞了日军的进攻,为台儿庄战役 的胜利赢得了时间。国民政府追赠他为陆军上将。1984年9月,四川省人民政 府追认他为革命烈士,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颁发了烈士证书。

四川,水旱从人,物华天宝,号称“天府之国”。巴山蜀水,天下驰誉;巴蜀俊秀,自古风流。 四川人的“敢为天下先”也是有名的。我想用事实来回答: 秦代的蜀中太守李冰,开都江堰,功在千秋;当年为了爱情而“私奔”的卓文君与司马相如;留下“千里共婵娟”佳句的宋代大文豪苏东坡;中国最早的货币“交子”就出现在四川;青城王小波的农民起义;为推翻清政府而舍生取义的“范大将军”;现代史上著名的郭沫若、张大千、巴金等文人;为民族解放保家卫国而英勇献身的赵一曼、黄继光等; 1976年的“四.五运动”,成都人的积极参与;改革开放,四川广汉向阳公社率先进行农村改革;那年美国轰炸我驻南联盟使馆,成都人立即行动举行了影响巨大的示威游行 …… 政治方面:武则天、邓小平、陈毅、聂荣臻、刘伯承、罗瑞卿…… 文学方面:苏东坡、李白、陈子昂、李商隐、扬雄、司马相如、陈寿、郭沫若……青莲诗,东坡词,相如赋,此三者独步天下!所以说“天下文章出四川”。 美术方面:张大千、石鲁、蒋兆和、王朝闻、谢无量…… 体育方面:高敏、梁艳、陈龙灿、张山……简直是群星璀璨 军事上: 元帅-----朱德、陈毅、刘伯承、聂荣臻 共和国大将-----罗瑞卿 开国上将------陈伯钧、张爱萍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杨尚昆 邓小平老太爷就不用多说了吧 还有著名的民主人士---张澜、吴玉章;民国元老-------张群 黄继光、邱少云、赵一曼不用说了都知道 为人民服务------张思德 被孙中山追赠为大将军的辛亥革命志士-------喻培伦, 戊戌六君子中的--------刘光第、杨锐 当代的少年英雄--------赖宁; 千古第一女皇--------武则天; “诗仙”--------李白不用吹了吧;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陈子昂; 夫妻大家----------司马相如、卓文君; 唐宋八大家中的---------苏洵、苏轼、苏辙,这些有几个能比啊;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子云亭乃西汉文学大师---------扬雄的故居哦 明代大学者-----------杨慎(状元) 古代还有:王昭君、女诗人薛涛、花蕊夫人; 西汉天文学家、创造太初历的--------落下闳; 著名记者------------范长江 晏阳初先生(世界著名平民教育家和乡村改造奠基人),知道的人不多,1943年他与爱因斯坦等人一道被评为"现代世界最有革命性贡献的十大伟人"之一 民族音乐学的奠基人??王光祈 当代史学大师---------徐中舒 文艺界的左联双璧----------沙汀和艾芜 文坛泰斗----郭沫若、巴金 阿来、郭敬明也不错嘛 南张北齐中的-------张大千 现在的中国首富-----------刘永好兄弟 刘晓庆、李丹阳、王小丫、容中尔甲、彝人组合

贾平凹

侯红兰-跳芭蕾舞的,廖昌永-唱歌剧的、李柏清-说假打的、中江表妹-卖鸡蛋的~~~

侯红兰-跳芭蕾舞的,廖昌永-唱歌剧的、李柏清-说假打的、中江表妹-卖鸡蛋的~~~

四川地灵人杰,是著名的文化之邦。它地处东西交融、南北过渡的地理位置,多年来既有利于揉合吸收东西民族之长,又是南北文化交流的要冲。长江、黄河两大流域文明的精华,哺育出了巴蜀地区光辉灿烂的文化。 在历史的长河中,四川是人才荟萃的地方。众多历史人物或出生于四川,或成长于四川,或在蜀地为官,或游览于蜀地,多有遗址或纪念物留存,并留下了千古佳句与著名诗篇。李太白曾从这里杖剑远行,杜工部曾在此地望月怀乡;陈子昂、白居易、苏东坡、陆放翁、黄庭坚、杨升庵、张大千、郭沫若等恰若灿烂的明星,辉耀着这片浪漫的大地。刘皇叔白帝托孤,诸葛亮六出歧山,武则天皇泽“相会” ,唐玄宗剑阁闻铃,元宪宗“上帝折鞭” ,多少忠臣怨主,几许盛衰欢悲,都留在了这里的森森翠柏、茫茫白波、重重殿宇之间,留给了风雨楼台,暮鼓晨钟…… 古代历史名人: 诸葛亮 李白 苏轼 杜甫 司马相如 李冰 落下闳 文翁 杨慎 绒靖更郭坚木参 秦九韶 谯周 梁令瓒 李调元 李雄 黄峨 黄筌 花蕊夫人 魏了翁 唐慎微 扬雄 蚕丛 薛涛 张问陶 常璩 陈寿 陈子昂 ...... 近现代名人: 邓小平 朱德 陈毅 郭沫若 巴金 黄继光 格达活佛 喻培伦 张大千 范绍增 范长江 陈子庄 张秀熟 艾芜 阿来

范长江(1919?1970年)名睦,号希天,内江市人。新闻记者、社会活动家。早年曾在中法大学重庆分校、南京中央政治学校乡村行政系、北大哲学系学习。此后为《晨报》、《世界日报》和天津《益世报》、《大公报》撰稿。1935年7月,以《大公报》旅行记者身份从成都出发到西北考察,历时10个月,行程2000余公里,1936年8月又去西北采访,为“西安事变”后第一个向全国报道事变真相的新闻记者。1938年在周恩来领导下发起组织中国青年记者学会,创办国际新闻社。1939年在重庆由周恩来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在香港参与创办《华商报》,后转苏北解放区,任新华社华中分社社长、中华新闻专科学校校长。1946年5月跟随周恩来到南京,是中共代表团发言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新华通讯社总编辑、《解放日报》社长、新闻总署副署长、《人民日报》社社长、国务院第二办公室副主任、国家科委副主任、全国科协副主席等职。著作有《中国的西北角》、《塞上行》、《通讯与论文》等。陈 毅(1901?1972年)名世俊、字仲弘,乐至县人。1916年入成都甲种工业学校。1919年考取官费赴法勤工俭学,1921年10月因从事革命活动被押解回国。192?年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1922年回重庆任《新蜀报》主笔,因该报著文抨击时政,被杨森下令“礼送”出境。同年10月入北京中法大学学习,11月转为中共正式党员。1925年任北京学生联合会党团书记,年底在中法大学毕业。1926年回川,在万县杨森部做兵运工作,与朱德敦促杨森反击英舰侵略。同年秋参加顺泸起义准备工作。年底赴合川,任川军第三师组织科长。“三三一”惨案发生后到武汉,任中央军政学校武汉分校中共委员会书记。参加“八一”南昌起义,与朱德率部与毛泽东会师井冈山,先后任工农红军第四军师长、军委书记、政治部主任。1930年任红六军政委、二十二军军长,1932年任江西省军区总指挥兼政委。1934年10月长征开始后,受命留在南方,任中央革命根据地中央分局委员。抗日战争开始后任新四军第一支队司令员,率部转战江南,创建了茅山抗日根据地。1941年“皖南事变”后任新四军代军长。抗战胜利后,任新四军军长兼山东军区司令员、华中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统率华中、山东两大战略区部队。1948年任中共中央中原局第二书记及中原野战军第一副司令员。参与指挥淮海、渡江、淞沪战役。任第三野战军司令员、上海市长。1954年任国务院副总理、军委副主席,授元帅军衔。1958年兼任外交部长。是中共中央委员、政治局委员。“文化大革命”中遭到“四人帮”的迫害,于1972年1月6日逝世。蒲辅周(1888?1975年)名启宇,梓潼县人。15岁随祖父、父亲学医,在祖父开的“吉林堂”白天侍诊,晚上攻读。钻研《皇汉医学》一书后,立志献身医学。3年后,独立应诊于乡。后感自己临床上有得亦有失,有必要对中医经典著作认真钻研。于是闭门停诊,用3年时间,集中精力研读了《内经》、《难经》、《伤寒》、《金匮》、《温病条辨》等书,从中领悟了中医学许多真谛奥旨,为一生的医学事业打下基础。他善取民间秘方验方,得《九子地黄丸》、《百损丸》,临床运用多建奇功。在长期的行医实践中,注意总结失败的教训、精益求精。他热心社会福利事业,在梓潼成立“同济施医药社”,创办“平民教养工厂”。1934年移居成都行医。他诊病无论贫富,皆尽心尽力,贫困无钱者,还施以药物,医名大振。解放初期,受聘于西南铁路医院。1956年1月奉调到北京中医研究院。1956年8月北京地区乙型脑炎流行,他提出通阳利湿法,效果立见,一场可怕病疫得以迅速遏止。他历任北京中医学院副院长、全国政协常委、全国人大代表。章 泯(1907?1975年)原名谢兴,峨眉县(今峨眉山市)人。1918年入成都第一中学堂。受“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在成都“青柳剧社”演出进步戏剧。1923年考入北平大学艺术学院戏剧系。1926年经萧三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他致力于研究十月革命后的苏联戏剧。1931年在上海加入左翼戏剧家联盟,任执委。“一二八”淞沪战争爆发后,创作《东北之家》、《黄浦江边》、《生路》等话剧,激发了广大群众的爱国义愤。他为上海业余剧人协会导演了世界名剧《娜拉》、《钦差大臣》、《大雷雨》等,轰动上海剧坛。还撰写了《悲剧论》、《喜剧论》等专著。1937年5月,与葛一虹等创办《新演剧》杂志,宣传革命现实主义理论。“七七”事变后撤退武汉、桂林、成都、重庆,投入抗日救亡的戏剧活动。创作《敢死队》和《黑暗的笑声》,撰写了《论战时戏剧宣传》,翻译苏联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论文等。1941年到香港组织“旅港剧人协会”。1943年回四川,一边教书一边翻译戏剧理论,著有《导演与演员》。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央电影局艺委会主任,1955年任北京电影学院副院长、院长。1975年被“四人帮”迫害致死。朱 德(1886?1976年)名代珍、建德,字玉阶。仪陇县人。出生于农民家庭,1906年入顺庆府中学堂读书,次年春考入四川高等学堂附设体育学堂。1908年春任仪陇县高等小学体育教习兼庶务。1909年11月考入云南陆军讲武堂丙班步科,不久加入同盟会。1911年夏毕业分到新军第十九镇当副目、事务长、排长,1911年10月参加“重九”起义任队官。辛亥革命后,参加援川,1912年8月调回云南讲武堂任区队长。1913年升营长,驻防开远一带。1915年升团长,参加护国运动。1916年1月任护国军第六支队长,入川与北洋军作战。护国战争获胜后,率部驻防泸州,升旅长。因厌恶军阀混战,于1922年5月辞军职赴上海。10月到柏林,会见中共旅欧支部负责人周恩来。同年11月由周恩来、张申府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7月到苏联学习军事。1926年回国,被派到四川万县杨森部任党代表,“九五”事件前后力促杨森反击英帝国义。1927年1月奉派到南昌开展军事统战工作,任第三军军官教育团团长,参加领导“八一”南昌起义。次年4月,与陈毅率部同毛泽东部在砻市会师,任红四军军长。1930年开辟中央根据地后,任中共苏区中央局委员,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主席,1933年任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1934年1月中共六届五中全会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同年率部开始长征。到达陕北以后,任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1937年抗战开始,任八路军总司令,转战山西、察哈尔、河北、山东省。1941年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共“七大”以后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央军委副主席,1946年10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历任中共中央委员、政治局委员、常委、副主席,国家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授元帅军衔。刘文辉(1895?1976年)号自乾,字病虞,大邑县人。早年先后就读于四川陆军小学、陕西陆军中学、保定陆军军官学校。1916年毕业返川,历任参谋、营长、团长、师长,1923年8月,北京政府授为洁威将军。1925年参加联军击败杨森后,任四川军务帮办。1926年12月易帜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四军军长。次年6月,突袭刘成勋的第二十三军,兼并其部队和防地。1928年9月任川康边防军总指挥,10月任四川省政府主席。嗣参加阎锡山、冯玉祥反蒋,遭到失败。1932年、1933年与刘湘争霸四川展开大战遭失败,率残部退驻西康。1935年西康建省委员会成立,任委员长。1939年任西康省主席。1941年开始联络进步人士,与中共建立关系。1942年2月在重庆与周恩来秘密会晤,请中共派人到雅安设立电台,与延安直接联络。1944年加入民盟,任中央委员。1949年12月9日,以西康省主席及第二十四军军长名义,同邓锡侯、潘文华等通电起义。解放后,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四川省政协副主席、中央林业部长、全国政协常委。杨森(1884?1977年)原名淑泽,又名伯坚,号子惠,广安县人。1906年入四川陆军弁目队,入同盟会。1908年升入四川陆军速成学堂。辛亥革命后,任第一师营长,1913年在熊克武部任营长,参加“二次革命”,失败后投滇军任参谋。1915年1月参加护国战争,立下战功。1917年任滇军军参谋长兼独立团团长,1920年4月脱离滇军投川军刘湘部任旅长、泸永镇守使,继升师长。1923年任第二军军长。在一、二军之战中,败逃宜昌投靠吴佩孚。次年受吴佩孚派遣率部返川,与刘湘等部将熊克武部逐出四川。北京政府于1923年5月特任为督理四川军务善后事宜。次年为独霸四川,发动“统一四川”之战,失败逃往汉口,由吴佩孚委为讨贼联军川军第一路总指挥,与刘湘等川军联合,驱走黔军,占下川东。北伐易帜,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军长。1929年1月,下川东之战攻刘湘失败,失去防地退入渠县。1933年10月被任命为第四路总指挥围攻川陕苏区。抗日战争爆发后,于1937年亲率所部赴沪参加淞沪战争、长沙之战,历任第二十七集团军总司令、第九战区副司令长官。1944年调任贵州省主席。1947年调重庆市任市长。重庆解放时逃成都,继去台湾,历任台湾“总统府”国策顾问、“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理事长。

陈 离(1892?1977年)字显焯,号静珊,安岳县人。1915年毕业于四川陆军军官学堂,历任排、连长。在四川军阀混战中,不断升迁,到1925年升任旅长,率4个团驻防广汉、新都两县。1927年开始接纳中共党员和进步人士,改造旧部,建设防区。1930年10月,部队发生兵变,受到处分。但仍然营救中共党员和进步人士。1934年与中共恢复关系,协助建立川东地区情报网。红军长征时,帮助萧克率领的红军顺利通过川境。1937年任一二七师师长,率部出川抗日。到达太原后,与八路军太原办事处长彭雪枫接上关系,密切合作。1938年,在滕县与日军作战中右腿负重伤。次年以武器弹药支援新四军李先念部队,事泄,于1940年调回重庆中央训练团受训,并免去军职。1943年9月任四川防空副司令,次年任成都市市长。1946年因拒绝执行省主席张群查封《华西晚报》命令被免职。1947年6月任泸州行政督察专员。1949年1月又被撤职,回到川西农村,做川军策反工作。新中国成立后加入民革,任民革中央委员、人大代表、湖北省副省长、中央农林部副部长等职。

何其芳(1912?1977年)万县人。14岁开始接触文学,喜爱冰心、闻一多及泰戈尔的作品。因参加学生运动被学校开除,转入重庆治平中学,1929年入上海中国公学预科,次年,以优异成绩同时考上清华、北大两大学。1930年秋,赴京入清华大学外文系,同年转入北大哲学系。虽读哲学,却醉心于诗歌、散文写作。1935年毕业,先后在天津、山东教书。这期间,有作品《画梦录》、《刻意集》、《还乡杂记》和《预言》。《画梦录》获《大公报》文艺奖金。1937年回川,在万县师范教书,与杨吉甫创办《川东文艺》。后到成都石室中学教书,参加创办《工作》杂志。1938年到延安,任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主任,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曾随贺龙部在晋西北体验生活。1942年创作《生活是多么广阔》。1944年到重庆做统战工作,任中共四川省委委员、宣传部副部长、《新华日报》副社长。1948年初任朱德秘书。新中国成立后,在马列学院任教,同时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和书记处书记、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文学评论》主编,主要从事文学研究和文学理论工作。有《何其芳文集》六卷本行世。

罗瑞卿(1906?1978年)南充县(今南充市)人。1919年入南充高等小学,后转入南充中学。1926年考入成都实业专修学校,10月加入共青团,年底考入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1927年参加“八一”南昌起义,失败后,于1928年夏在上海找到中共组织,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到闽西任上杭蛟洋游击队教官、队长。后任红军闽西第五十九团参谋长。12月参加古田会议,积极加强部队建设,1930年10月任红十二师政治委员。1931年5月在富田阻击敌人的战斗中负重伤。1932年任红四军政委,后任红一军团保卫局长。1934年10月参加长征,任先遣队参谋长。到达陕北后任红军大学教育长、副校长。1940年初任八路军野战军政治部主任,协助指挥“百团大战”。1945年底任晋察冀军区副政委。次年春任北平军调处执行部中共代表团参谋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华北军区政治部主任兼第二兵团政委,参与正太、清风店、石家庄等战役。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任公安部长、公安部队司令员兼政委。1959年任国务院副总理、中共中央军委秘书长、总参谋长、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1965年12月受到林彪迫害,1977年复任中央军委秘书长。1978年8月3日逝世。

曹葆华(1906?1978年)乐山市人,著名翻译家、诗人。193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研究院,1939年奔赴延安,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4年至1961年在中共中央宣传部任俄文翻译室主任。1962年起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在“文化大革命”中受到残酷迫害。他宁死不屈,坚持斗争,临终之前留下“保持正气化乾坤”的诗句。他毕生致力于马列主义经典理论的翻译介绍工作,主要译著有:《马恩列论艺术》、《无政府主义还是社会主义》、《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自然辩证法》、《党的组织与党的文学》等数十种。在诗歌创作理论研究方面,著有诗集《奇诗魂》、《落日颂》及《现代诗论》、《科学与诗》等。常隆庆(1905?1979年)号兆宁,江安县人。地质学家。193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先后任中国西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主任,四川地质调查所所长,西南地质调查所副所长、第二调查队主任,重庆地质学校教导主任。1956年成都地质学院建校,由重庆调该学院任教。长期深入野外现场实地调查,从1934年至1940年曾六度出入川西南的攀西地区,调查宁属7县(西昌、越西、冕宁、盐源、盐边、会理、宁南)地质矿产,首次发现攀枝花钒钛磁铁矿,为开发、建设攀西地区奠定了基础。解放后,先后参加了四川工业基地考察、西南红色地层研究工作,为四川省工业发展布局提供了地质依据,并为西南中生代红色地层及煤炭的时代划分及对比工作奠定了基础。还对川东地质图、綦江铁矿和叠溪地震的研究方面作出贡献。著述有20余篇学术论文、专著和地质调查报告,内容涉及地质学各个方面,主要有《宁属七县地质矿产》、《中国地质学》、《四川叠溪地震调查记》、《川滇中生代红层与煤炭的时代划分的初步意见》等。税西恒(1889?1980年)名绍圣,泸县人。早年入同盟会,1912年赴德留学。1917年毕业于柏林大学,获德国国家工程师资格,旋进入德国西门子电力公司任设计工程师。1919年回国后从事地方经济建设和教育事业,先后担任四川兵工厂总工程师、四川工业专门学校教授,主持修建了泸县济和水力发电厂、重庆市自来水厂,并对四川境内的龙溪河、大渡河、岷江、乌江和贵州境内的二郎滩等地进行了水力发电和给水工程的测量、勘查等工作。以后又参与创办重庆蜀都中学任校长、重庆华法商学院任院长。还担任重庆大学工学院院长、系主任,中国公学大学部代理校长等职,1944年发起组织民主科学社,1946年正式成立九三学社,为创始人之一。解放后,历任西南军政委员会文教委员会委员、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中央理事、常委、副主席等职。石 鲁(1919?1982年)原名冯亚珩,仁寿县人。1934年入成都东方美专国画系,涉猎中西绘画艺术,毕业后回乡任小学教师。1938年借读华西协合大学文学院,次年初赴陕北参加革命。1940年入陕北公学学习,不久,调西北文艺工作团任美术组长。1944年调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进行专业创作。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主编《群众画报》。这时期主要创作版画、年画、连环画。新中国成立后,调西安担任西北画报社社长、西北美术工作者协会副主任。他全力深研国画艺术,1954年创作《古长城外》。他团结美术工作者,创作一批品在北京展出,被称为“长安画派”而闻名中外。“文化大革命”中他身心遭到了极度摧残,他把书画作为言志的特殊武器,同邪恶势力进行战斗,反复画巍峨屹立的华山,清高淡泊的梅兰荷菊,把满腔心血倾注于画中,借物抒怀。所以他的艺术在这一时期更趋精炼成熟。“四人帮”被粉碎后,任美协陕西分会主席。1979年12月在北京举办《石鲁画展》。绘画作品有《埃及写生集》、《国画选》、《石鲁书画集》等。还作有电影剧本《暴风中的雄鹰》。

张怡荪(1893?1983年)名煦,蓬安人,毕业于四川高等学堂,又考入北京大学。1920年毕业留校任教,讲授《楚辞》等程。1922年3月梁启超到北大作了一次关于《老子》成书年代问题的学术讲演。张怡荪听后写了一篇反驳论文寄给梁启超,后来论文和梁启超的题识在《晨报》全文发表,为学术界传为佳话。此后,他历任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清华大学、山东大学教授。他认为西藏是我国国土,西藏的学问应由我们自己来研究,于是于1928年转入研究西藏文化。1937年编成《藏文集论词汇》,接着编写了《藏汉语对勘》、《藏文书读轨范》和《汉藏语汇》。1945年汇编《藏汉大辞典资料本》,分装10大册。新中国成立后,任四川大学中文系教授,受命主编《藏汉大辞典》。1958年以65岁高龄,亲赴拉萨收集资料,不畏生活艰苦,一住四年。1962年回成都,着手编纂大辞典。1964年完成辞典送审稿。“文化大革命”中受到批判,工作中断。1977年恢复辞典编纂工作。1979年85岁时出版《藏汉大辞典》征求意见稿后,仍亲自抓编纂工作,又经过几年努力,终于完成350万字的巨著《藏汉大辞典》。张大千(1899?1983年)名正权,又名爰,别号大千居士,内江市人。9岁随母学绘画。1917年春随兄张善子赴日留学,学习染织与绘画。1919年回国,在上海拜曾熙为师,学习书画,后又拜李瑞清为师。经悉心指点,逐渐自成一家。1927年受石涛画的影响,开始游览国内胜景。1931年赴日本参加国际画展,1936年出版《张大千画集》。同年又在北平、上海等地举办画展,并被聘为中央大学国画教授。1938年摆脱日寇控制,离北平回到重庆,寓居青城山,临摹作画。1941年去敦煌,临摹壁画,弄清了敦煌地区的文物分布情况,写下《敦煌石室记》。后又转赴安西县榆林窟临摹壁画。1945年以作品参加巴黎、日内瓦、伦敦、布拉格等地画展。1948年在上海展出99幅工笔重彩画。1949年1月寓居香港,1950年赴印度举办画展,1952年移居阿根廷,次年移居巴西。1956年以《秋海棠》国画荣膺国际艺术协会的金牌,该协会还公选他为“全世界伟大画家”。1969年迁居美国,1979年移居台湾省台北市。晚年怀念家乡,手书“青城山上清宫”、“内江市县志”等赠送家乡。1983年4月2日病逝于台北。李 冰 (生卒年月不详) 战国时期杰出的水利专家。秦昭王时任蜀守,精通天文地理,善于治水。上任不久即领导和组织人民在古蜀国水利建设基础上,大兴水利。首先是修建位于灌县境内岷江上游的都江堰。主要措施是将江心淤积的沙洲改造成鱼嘴形的坝,故名鱼嘴,迎合水流将岷江干流分为内外两江,控制内江江水,避免洪水之患,通过支流兼收灌溉航行之利。渠首工程后延部叫金刚堤,堤尾筑有一条横亘于内外江的堰埂,称飞沙堰,起泄洪作用,保持内江正常流量。内江出水口称灌口,也叫宝瓶口。宝瓶口、飞沙堰和鱼嘴为都江堰三大主体工程。还在成都平原修治许多分水渠道,形成一个完整的灌溉网络。此外还主持青衣江的溷崖,导治什邡等县的洛水和邛崃等县的汶井江。这一系列的大规模水利建设,便利了灌溉和航行,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千里”的“陆海”,不知饥馑的“天府”。他还在蜀发展食盐生产,治理蜀郡成绩显著,千百年来一直受四川人民崇敬,被尊称为“川主”,各地还修有“川主祠”,以表达对他的怀念。

文 翁 (生卒年月不详) 庐江郡舒县(今安徽舒城县)人,汉景帝末任蜀郡守。鉴于蜀郡文风不盛,在成都首创学官,正式建立学校,招收各县子弟入学。同时派遣张权等人到京师学习儒家经典和法令政策,学成回蜀任教师。为了鼓励青年入学,规定入学者可免除徭役,成绩优秀者可以为吏。此后蜀郡文风大盛,“比于齐鲁”。影响所及,巴郡、汉中也先后建立学校,朝廷命令全国仿效。文翁所立学校名“石室”,又名“玉堂”,今成都石室中学,相传即在其旧址. 落下闳 (公元前140-前87年) 姓落下,名闳,字长公,阆中县人。以历算和天文学的杰出成就著称于世,为我国最早的历算学家。创制“太初历”,于西汉元封七年(公元前104年)冬至正式颁行,把当年改为太初元年,共施行189年,是中国历史上有文字可考的第一部优良历法。在改创新历的全部过程中,他承担了天文观测仪器的改制和天象观察、巨额数据的整理推算等主要工作,创制了天文观测仪,即著名的“落下闳浑仪”。该仪器,为我国古代的重要宇宙观??“浑天说”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础,成为当时关于宇宙结构的先进学说。他在实测的基础上,考订历代重大的天文数据,改革了不合理的岁首制度,改定为从孟春正月为岁首,即《太初历》一年的开始,依照春、夏、秋、冬顺序,至冬季阴历十二月底为岁终,使农事与四季的顺序相吻合,有利于农业生产发展。其次改革了置闰方法,使节令、物候与月份安排得更为准确。《太初历》采用的岁首和科学的置闰法,我国的阴历一直沿用至今。他通过巨大天文数据测定,在天文学史上首次准确推算出135月的日、月食周期,即“朔望之会”,认为135个朔望月中,至少有23次日食,根据这个周期,人类可以对日、月食进行预报,并可校正阴历朔望。 司马相如 (公元前179-前117年) 字长卿,蜀郡成都人。汉赋的奠基人。成年后到京城为汉景帝的“武骑常侍”,陪皇帝打猎,以身体不佳为由辞去职务,东游梁国,封作宾客。当时梁国为全国文学活动中心,在此常与文人交往,写下不少作品,其最有名的是《子虚赋》。梁王死后回临邛,在此识卓文君,相爱后因未得家庭同意,遂私奔成都,不久又回临邛,开一家小酒店度日。写下了追求爱情反抗市俗的千古佳话。汉武帝即位后,他倾注全力写成《天子游猎赋》上奏,极得赏识,即封为郎,嗣为中郎将,负责开发西南夷。公元前127年,又回成都,为说服那些不赞成开发西南夷的蜀人,又写了《难蜀父老》的名篇。 扬 雄 (公元前53-18年) 字子云,西汉文学家、哲学家、语言学家。蜀郡成都人。成帝时任给事黄门郎。王莽时任校书天禄阁,后召为大夫。早年作《长扬赋》、《甘泉赋》、《羽猎赋》,形式上模仿司马相如的《子虚》、《上林》等赋。后来主张一切言论应以“五经”为准,鄙薄辞赋,转而研究哲学,作《法言》,提出以“玄”作为宇宙根源的学说,强调如实认识自然现象的必要性,在社会伦理方面,批判老庄“绝仁弃义”的观点,重视儒家学说,认为“人之性的善恶混。修其善则为善人,修其恶者为恶人”。于语言学方面,著有《方言》,叙述西汉时代各地方言、为研究古代语文的重要资料。 陈 寿 (233-297年) 字承祚,巴西郡安汉(今南充)人。自幼师从著名学者谯周,学习研究过许多古代文献典籍。成年后,在蜀汉任卫将军的属官主簿,管理军府中的文书,后来成为皇帝身边管理奏章的重要官员。蜀国后期,刘禅将其降为“书佐”(无级别的文书小吏)。建立晋朝后,晋武帝笼络人才,举他为孝廉,出任佐著作郎,负责编修国史。在任内撰写了《益部耆旧传》,受晋武帝赞赏,升为佐著作郎。不久调任平阳侯相,继续收集整理诸葛亮的史料,于泰始十年(274年)编成《诸葛亮集》24卷,共10多万字。280年开始撰写三国史书,历时15年终于撰成《魏》、《蜀》、《吴》三书,后人合称《三国志》。一生中著作甚丰,多数散失,只有《三国志》保存完好,流传至今,被视为史学名著“四史”之一。 陈子昂 (661-702年) 字伯玉,射洪县人。少时任侠尚义,后专心读书,数年间学业大进。21岁游学深造。24岁时考中进士。武则天临朝称制,欣赏其才华,授官至右拾遗。嗣因对朝政弊端提出严厉批评而遭下狱。在狱中仍然想报效国家,提出请缨杀敌,得到武则天同意,随武攸宜征契丹。他建功立业心切,提出带一万人出师征战,被误认为怀有个人野心,而被武攸宜贬为军曹。政治上失意,壮志难酬,遂以其独特的才华,愤怒的感情,创作出不朽的诗篇,为唐代诗歌革新开辟了广阔的天地。特别是《登幽州台歌》完全摆脱六朝绮靡余风,恢复魏晋风骨。668年以父年老为由,回到故乡,在射洪西山种树、种药为生。后被诬入狱,死于狱中。 李 白 (701-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5岁随父入蜀,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县)青莲乡。20岁前在家读书学剑,20岁后在川内漫游,25岁远游出川,再也没有回来。但一生对四川怀着很深的感情,很多脍炙人口的诗歌如《蜀道难》、《登锦城散花楼》都是以四川为题材的佳作名篇。在长期漫游中,对社会生活多所体验,其间曾受推荐于天宝初供奉翰林。但政治上却不受重视,又受权贵谗毁,仅年余即离开长安。安史叛乱中怀着平叛志愿曾为永王幕僚,因此受牵累,流放“夜郎”,途中遇赦东还。晚年飘泊困苦。李白的诗对统治集团表现强烈不满,作了尖锐的批判;指斥安史叛乱,讴歌维护国家统一的正义战争;善于描绘壮丽的自然景色,表现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畅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化,构成其特有瑰玮绚灿的色彩,富有积极的浪漫主义精神,创导了一种新的诗歌风格,扩大了诗歌的境界,将唐诗推向新高峰,也是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重要瑰宝。 薛 涛 (768-831年) 字洪度,唐代名女诗人,生于长安,幼时随父宦寓成都,8岁晓音律,14岁有诗名,此时父殁,家道中落。18岁时西川节度使韦皋慕其诗名,延入饮酒赋诗。之后许多节度使都很赞赏她的诗,时常出入幕府,有“女校书”之称,引起许多大诗人的注意。当时诗坛名家白居易、杜牧、刘禹锡等都常与她有诗歌唱和,9岁能文的元微之更和她结为诗侣。她天才极高,个性极强,不甘为权贵玩物,终因触怒节度使刘关被逐放松川,一年后又回成都居浣花溪,著女冠服,深居简出,种菖莆,取溪水制创一种红色精美小笺,人称“薛涛笺”。此时诗作更多,并传入朝鲜、日本。晚景平静,死后诗名更扬。她的诗作共500余首,历代刊刻《洪度集》只几十首,多数失散。 苏舜钦 (1008-1048年) 字子美,中江县人,北宋诗文革新前驱。慷慨有大志,反对当时承袭晚唐以来不良文风,喜读韩、柳文章并模仿习作。1029年任太庙斋郎,不顾地位卑微击鼓上书反对重建“玉清昭应宫”,后又上书建议改革科举考试制度。仁宗不纳,下诏严禁“越职上书言事”。1034年中进士。不久又上书请收回严禁越职上书言事诏,还上书指责升任的正副宰相。1040年任开封大理评事,其间又对房宅分配和西夏战事提出意见。1044年范仲淹推荐他为集贤校理,上任后向范仲淹提出整顿军队,广开言路,改革财政等7项具体建议,被纳为十事上书仁宗,得到采纳,“庆历新政”开始。继遭权贵反对,借机诬陷他,被削职为民,“庆历新政”也就结束。1045年于苏州建“沧浪园”,吟诗作文。他擅长书画,草书堪称一绝。文学改革中,致力于散文的古文运动,诗歌方面发扬《诗经》、《离骚》的传统。他的诗歌以关心现实生活为特点,题材广泛,艺术上豪迈奔放,清新刚健,充满爱国热情。欧阳修将其遗作成集,评曰:“斯文,金玉也!”

邱少云 (1926?1952年) 铜梁县人,生于贫农家庭,13岁为地主放牛,后当学徒、工人,又被国民党军抓去当壮丁,受尽旧社会的剥削和压迫。1949年12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0年10月12日在朝鲜金化以西三九一高地的战斗中,被敌军投下的燃烧弹引起的烈火烧身,为了不暴露部队埋伏地点,忍着剧痛,坚持不动,直到最后壮烈牺牲,保证了整个战斗的胜利。部队党委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员、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追记特等功,授予“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英雄”,并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及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 武则天 中国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利州人〈今广元〉,唐代宰相魏征今〈广元剑阁人〉。 朱德同志 1886年出生于四川省仪陇县一个贫苦佃农的家庭。他在青年时代,已深感我们的祖国正处在深重的苦难中.是我国人民进行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历史时代。朱德同志几乎经历了这个伟大时代的全过程,成为光照千秋的人民领袖之一。朱德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他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伟大的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立下了不朽的历史功勋。 陈毅(1901-1972)   字仲弘。四川省乐至县人。一九一九年赴法国勤工俭学。一九二一年回国。一九二三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一九二七年在南昌起义部队任第十一军二十五师七十三团政治指导员。参加领导湘南起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工农革命军第一师党代表,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十二师党代表、师长,红四军军委书记、军政治部主任,红六军、红三军政治委员,中共赣西南特委书记,红二十二军军长,江西军区总指挥,西方军总指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办事处主任。领导了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第一支队司令员,江南指挥部、苏北指挥部指挥,新四军代军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新四军军长兼山东军区司令员,华东军区司令员,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原军区和中原野战军副司令员,第三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华东军区司令员兼上海市市长,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部长,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元帅军衔。是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三、四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第八届中央政治委员,第九届中央委员。 诸葛亮(181?234年),三国时杰出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散文家、外交家。字孔明,号卧龙。诸葛亮于汉灵帝光和四年(181年)出生于琅邪阳都的一个官吏之家。诸葛氏是琅邪的望族,先祖诸葛丰曾在西汉元帝时做过司隶校尉(卫戍京师的长官)。诸葛亮父亲诸葛圭,字君贡,东汉末年做过泰山郡丞。诸葛亮早年丧父,与弟弟诸葛均一起跟随由袁术任命为豫章太守的叔父诸葛玄到豫章赴任。东汉朝廷派朱皓取代了诸葛玄职务,诸葛玄就去投奔老朋友荆州牧刘表。   建安二年(197年),诸葛玄病逝。诸葛亮和弟妹失去了生活依靠,便移居南阳(①河南南阳卧龙岗;①湖北襄阳(现湖北襄樊)之西二十里隆中)隐居乡间耕种,维持生计。建安四年(199年),19岁的诸葛亮与友人徐庶等从师于水镜先生司马徽。

 李白(公元701年?公元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李白是唐朝著名诗人,也是中国最著名的诗人之一,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李白和杜甫合称“李杜”。   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隋末其先人流寓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青莲乡,二十五岁起 “辞亲远游”,仗剑出蜀。天宝初供奉翰林,因遭权贵谗毁,仅一年余即离开长安。安史之乱中,曾为永王t?涣牛???芟典毖粲??囤匾估桑?型居錾舛?埂M砟晖侗计渥迨宓蓖苛罾钛舯??笞溆诘蓖浚?崃?健L圃?褪??辏?17),宣歙池观察使范传正根据李白生前“志在青山”的遗愿,将其墓迁至青山。有《李太白文集》三十卷行世。    李白的诗歌今存990多首。有大量的政治抒情诗,充分表现了诗人非凡的抱负,奔放的激情,豪侠的气概,也集中代表了盛唐诗歌昂阳奋发的典型音调。李白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多次以大鹏自比,「大鹏一日同风起,博摇直上九万里」《上李邕》。但李白在长安三年失意而归,使他激昂的政治热情,再受到现实的冲撞时,便转化为怀才不遇的悲愤狂歌,从胸中喷涌而出?「大道如青天, 我独不得出, 羞逐长安社中儿, 赤鸡白狗赌梨栗,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李白还以痛快淋漓的饮酒诗,来排遣怀才不遇的忧愁。《将进酒》?「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与这种豪放奔涌,无所掩抑的感情气势相适应,李白的诗歌在艺术手法方面的显着特点是?想象神奇,变化无端,结构纵横跳跃,句式长短错落,形成了雄奇飘逸的风格。《梦游天姥吟留别》?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着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壑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邱峦崩摧,洞天石扇,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而当大梦初醒来,幻境消失,又引出了对人生世事的感慨?「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这种想落天外的特点,大大发展了庄子寓言,屈原初次的浪漫精神和表现手法,也融汇了道教的神仙意象,具有令人惊叹不已的艺术魅力,赢得了一代「诗仙」的赞誉。   李白的诗歌的题材是多种多样的。他的七言古诗(《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梁甫吟》等 ); 五言古诗(《古风》59首); 有句汉魏六朝乐府民歌风味的《长干行》,《子夜吴歌》等,七言绝句(《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早发白帝城》等)都成为盛唐的名篇。李白在唐代已经享有盛名。他的诗作「集无定卷,家家有之」。为中华诗坛第一人。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山)人,是宋代(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他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与汉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齐名。 且苏轼与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并与黄庭坚、米芾、蔡襄被称为最能代表宋代书法成就的书法家,合称为"宋四家"。 他的父亲苏洵,即是《三字经》里提到的“二十七,始发愤”的“苏老泉”。苏洵发愤虽晚,但用功甚勤。苏轼晚年曾回忆幼年随父读书的状况,感觉自己深受其父影响。当然,假若没有苏洵的发奋读书,也就不可能使苏轼幼年承受好的家教,更不能年未及冠即“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也就更不可能有日后的文学大家。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盛唐大诗人,号称“诗圣”。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   杜甫和李白齐名,世称“李杜”。他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他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给予批评和揭露。他同情人民,甚至幻想着为解救人民的苦难甘愿做自我牺牲。   杜甫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其经历和诗歌创作可以分为四期。   一,读书和漫游时期(三十五岁以前)   这一时期曾先后游历吴、越(今江浙一带)和齐、赵(今山东北部、河北南部),其间曾赴洛阳应举,不第。以后在洛阳遇李白,二人结下深厚友谊,继而又遇高适,三人同游梁、宋(今开封、商丘)。后来李杜又到齐州,分手后又遇于东鲁,再次分别,就没有机会再见面了。   二、困居长安时期(三十五至四十四岁)   这一时期,杜甫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的生活,最后才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官。这期间他写了《兵车行》、《丽人行》等批评时政、讽刺权贵的诗篇。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尤为著名,标志着他经历十年长安困苦生活后对朝廷政治、社会现实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   三、陷贼和为官时期(四十五至四十八岁)。   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把家安置在?州,独自去投肃宗,中途为安史叛军俘获,押到长安。他面对混乱的长安,听到官军一再败退的消息,写成《月夜》、《春望》、《哀江头》、《悲陈陶》等诗。后来他潜逃到凤翔行在,做左拾遗。由于忠言直谏,上疏为宰相房t/事被贬华州司功参军。其后,他用诗的形式把他的见闻真实地记录下来,成为他不朽的作品,即“三吏”、“三别”。   四、西南飘泊时期(四十八至五十八岁)。   随着九节度官军在相州大败和关辅饥荒,杜甫弃官,携家随人民逃难,经秦州、同谷等地,到了成都,过了一段比较安定的生活。严武入朝,蜀中军阀作乱,他漂流到梓州、阆州。后返成都。严武死,他再度飘泊,在夔州住两年,继又漂流到湖北、湖南一带,病死在湘江上。这时期,其作品有《水槛遣心》、《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病橘》、《登楼》、《蜀相》、《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又呈吴郎》、《登高》、《秋兴》、《三绝句》、《岁晏行》等大量名作。

司马相如(公元前179年左右??公元前117年),字长卿,四川成都人,汉时文学家。司马相如善鼓琴,其所用琴名为“绿绮”,是传说中最优秀的琴之一。 司马相如少时好读书、击剑,被汉景帝封为“武骑常侍”,但这并非其初衷,故借病辞官,投奔临邛县令王吉。临邛县有一富豪卓王孙,其女卓文君,容貌秀丽,素爱音乐又善于击鼓弹琴,而且很有文才,但不幸未聘夫死,成望门新寡。 司马相如早巳听说卓王孙有?位才貌双全的女儿,他趁一次作客卓家的机会,借琴表达自己对卓文君的爱慕之情,他弹琴唱道,“凤兮凤兮归故乡,游遨四海求其凰,有一艳女在此堂,室迩人遐毒我肠,何由交接为鸳鸯。”这种在今天看来也是直率、大胆、热烈的措辞,自然使得在帘后倾听的卓文君怦然心动,并且在与司马相如会面之后一见倾心,双双约定私奔。当夜,卓文君收拾细软走出家门,与早已等在门外的司马相如会合,从而完成了两人生命中最辉煌的事件。 卓文君也不愧是一个奇女子,与司马相如回成都之后,面对家徒四壁的境地(这对爱情是一个极大的考验),大大方方地在临邛老家开酒肆,自己当垆卖酒,终于使得要面子的父亲承认了他们的爱情。 李冰是战国时期的水利家,对天文地理也有研究。秦昭襄王末年(约公元前256-前251年)为蜀郡守,在今四川省都江堰市(原灌县)岷江出山口处主持兴建了中国早期的灌溉工程都江堰,因而使川西平原富庶起来。 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李冰曾在都江堰安设石人水尺,这是中国早期的水位观测设施。他还在今宜宾、乐山境开凿滩险,疏通航道,又修建汶井江(今崇庆县西河)、白木江(今邛崃南河)、洛水(今石亭江)、绵水(今绵远河)等灌溉和航运工程,以及修索桥,开盐井等。老百姓怀念他的功绩,建造庙宇加以纪念。北宋以后还流传着李冰之子李二郎协助李冰治水的故事。 落下闳,生卒年不详。西汉天文学家,巴郡门中(今属四川)人。汉武帝时任待诏太史,浑天说创始人之一。曾制造观测星象的浑天仪,创制“太初历”,又称“八十一分律历”,在天文学上有较大的影响。 落下闳      落下闳字长公。西汉巴郡阆中(今四川阆中)人。生卒年不详,活跃于公元前 100年前后。天文学。文翁,名党,字仲翁,西汉官史。庐江郡舒县(今安徽庐江西南)人。汉景帝末年为蜀郡守,兴教育、兴贤能、修水利,政绩卓著。 汉初四川成都一带为边陲。文翁治蜀首重教育,选派小吏至长安,受业博士,或学律令,结业回归,择优“为右职,次举官至郡守刺史者”;在成都兴“右室”,办地方“官学”,招下县子弟入学,入学者免除徭役,以成绩优良者补郡县吏,促进当地文化的发展。班固在《汉书》中评论说:“至今巴蜀好文雅,文翁之化也”。 据《都江堰水利述要》记载:文翁在任职期间,带领人民“穿湔江,灌溉繁田一千七百顷”。是第一个扩大都江堰灌区的官员。由于注重兴修水利,发展农业,使蜀郡出现了“世平道治,民物阜康”的局面。 后世人缅怀文翁,蜀立专祠岁时祭祀;故里庐江城建乡贤祠(移建易名忠义祠),首立文翁崇祀,以启后贤。杨慎(1488~1559) 明代文学家。字用修,号升庵。新都(今属四川)人。少年时聪颖,11岁能诗,12岁拟作《古战场文》、《过秦论》,人皆惊叹不已。入京作《黄叶》诗,为李东阳所赞赏。正德六年(1511),殿试第一,授翰林院修撰。豫修"武宗实录",禀性刚直,每事必直书。武宗微行出居庸关,上疏抗谏。世宗继位,任经筵讲官。嘉靖三年(1524),众臣因"议大礼",违背世宗意愿受廷杖,杨慎谪戍云南永昌卫,居云南30余年,死于戍地。   杨慎存诗约2300首,所写的内容极为广泛。因他居滇30余年,所以"思乡"、"怀归"之诗,所占比重很大。他在被谪滇时,妻子黄娥伴送到江陵话别,所作的《江陵别内》表现别情思绪,深挚凄婉。《宿金沙江》描写往返川滇途中的感慨:"岂意飘零瘴海头,嘉陵回首转悠悠,江声月色那堪说,肠断金沙万里楼。"以今昔行旅思情相对,衬出离愁的痛苦。他临终前所作《六月十四日病中感怀》诗:"七十余生已白头,明明律例许归休。归休已作巴江叟,重到翻为滇海囚。"叙述自己因病归蜀,途中却被追回的憾恨,深为感人。  阿木穰(阿布穰),藏族,今阿坝州小金县人,系原小金八角碉屯守备,世领朝廷封赐者木塔尔的后代。 阿于清嘉庆、道光年间,曾任懋功协行营都司、世袭副都统、副将衔、八角碉屯守备等职衔。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10月,英国入侵军再次占定海、陷宁波,清政府急诏松潘镇于属域之内“挑选精兵”,“前赴浙江军营听侯调遣”。懋功协属大、小金川屯兵和维州协属左营瓦寺士兵及五屯屯兵1000余人,由松潘镇总兵裕恒统率管带,开赴浙江抗英前线。阿木穰因出征有功,荣获出征东南沿海功臣,加副将衔,封“巴图鲁”称号。   1842年3月10日,阿木穰率领大、小金川屯兵400人编入四川营参将王国英部,在提督段永福指挥下,为反攻宁波城之前敌(先锋),率队冲杀攻入西门(望京门),阿木穰“骄捷奋勇,战辄争先”,“冠虎形奕径,古有虎头之兆,今赴前敌”,“因县城边火起,又闻枪炮喊杀之声,屯兵即争先爬城,攻门而入”。因有内奸传消息给英军,敌已防备,当阿木穰率军冲入时,不幸误中英军埋没的地雷并遭到预伏炮火的轰击,当场牺牲。大、小金川屯兵二三百人,亦同时壮烈殉国。 

 秦九韶(公元1202-1261),字道古,安岳人。秦九韶与李冶、杨辉、朱世杰并称宋元数学四大家。其父秦季栖,进士出身,官至上部郎中、秘书少监。 秦九韶聪敏勤学。宋绍定四年(1231),秦九韶考中进士,先后担任县尉、通判、参议官、州守、同农、寺丞等职。先后在湖北、安徽、江苏、浙江等地做官,1261年左右被贬至梅州(今广东梅县),不久死于任所。他在政务之余,对数学进行虔心钻研,并广泛搜集历学、数学、星象、音律、营造等资料,进行分析、研究。   宋淳祜四至七年(1244至1247),他在为母亲守孝时,把长期积累的数学知识和研究所得加以编辑,写成了闻名的巨著《数学九章》,并创造了“大衍1术”。这 不仅在当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在近代数学和现代电子计算设计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被称为“中国剩余定理”。他所论的“正负开方术”,被称为“秦九韶程序”。现在,世界各国从小学、中学到大学的数学课程,几乎都接触到他的定理、定律和解题原则。秦九韶在数学方面的研究成果,比英国数学家取得的成果要早800多年。   谯周(公元201?270年),字允南,巴西西充国(今四川阆中)人。蜀汉地区著名的儒学大师和史学家。史学名著《三国志》的作者陈寿即出自他的门下。     据《三国志?谯周传》记载,谯周生前撰写学术著作多种,计百余篇。之后,这些著作陆续散失,到唐初作《隋书?经籍志》时,时人所见的书目只有《论语注》(十卷),《三巴记》(一卷),《谯子法训》(八卷),《古史考》(二十五卷),和《五经然否论》(五卷)五种了。《论语注》和《三巴记》两书,今不存。现在能够见到的其他三种,且都是后人的辑本。 《谯子法训》,原书亡佚。明人陶宗仪、清人严可均各录有辑本,但均搜括不足,除《齐交篇》有篇名外,余者皆为散条。此书以有关道德修养、男婚女嫁、治学自力等方面的内容为主,属格言性质的书籍。  唐代天文仪器制造家、画家。他创造的黄道游仪,为唐代先进历法《大衍历》的编修提供了先决条件;他同高僧张遂(一行,683?727年)合制的“水运浑天”仪,是当时中国独有的天文钟,在世界天文学史上有划时代的意义。他的绘画可和著名画家吴道子媲美。唐玄宗命僧一行主持改历,因“无由测候”而没法着手。梁令瓒时任率府兵曹参军,是天文业余爱好者。他仔细研究了前人所制天文仪器,经过试验、比较,按自己的设想,绘制了图样,又用木料制成模型,即“黄道游仪”,经过常规演示,甚为精密。皇帝派一行和梁令瓒主持,铸成金属黄道游仪。用它测量28宿距天球极北的度数,在世界上第一次发现了恒星位置变动的现象,比欧洲要早约1000年。黄道游仪的成功,解决了“无由测候”的矛盾。一行根据大量观测数据,进行统一归算,终于写出《大衍历》初稿,后由历官整理成书,颁行全国,在唐朝行用了29年后传入日本,行用近百年。他在天文仪器制造史上另一伟大贡献,是在和一行制造浑天仪的同时,发明了自动报时装置,它是全世界最早的机械钟。 李调元(1734-1802),清戏曲理论家、文学家。字羹堂、赞庵、鹤洲,号雨村、童山蠢翁,罗江(今四川省德阳)人。从小才思超群,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进士),历任广东学政、直隶通永道。曾得罪权臣和s牛?hen1),充军分犁,后以母老赎归。戏曲论著有《雨村曲话》、《雨村剧话》。另著《童山全集》,辑有《全五代诗》、民歌集《粤风等》。         李雄(274~334)中国十六国时期成国建立者。字仲?。巴?豪强领袖李特第三子。巴西宕渠(今四川渠县东北)人,后迁略阳(今甘肃天水东北)。李特率流民起义,以雄为前将军。303年,李特被益州刺史罗尚击杀。继任者李流旋亦病故,雄以大都督名义继续领导流民作战,驱逐罗尚,攻占成都,304年称成都王,建元建兴。以范长生为谋主。306年即皇帝位,国号大成 。李氏封建政权在6 郡流民反晋斗争中建立 ,史称“为国无威仪,官无禄秩,班序不别,君子小人服章不殊”。但李雄虚己爱人,授用皆得其才,并兴文教,立学官,简行约法,政治较为清明。注意发展生产,赋役较轻,男丁1岁谷3斛,女丁1斛5斗,疾者减半;户调绢不过数丈,棉不过数两。多次遣使东晋朝贡,遣将开拓疆域。死后由兄荡之子班继位。   黄峨(1498--1569) 明女文学家。字秀眉,四川遂宁人。文学家杨慎之妻,人 称黄安人。能诗词,散曲尤有名。所作有《杨夫人乐府》,其中多与杨慎《陶情乐府》所收者相混,近人将两人之作合编为《杨升庵夫妇散曲》。又有《杨状元妻诗集》。 (约903-965)〔五代?后蜀〕字要叔,成都(今属四川)人。历仕前蜀、后蜀,官至检校户部尚书兼御史大夫;入宋,任太子左赞善大夫。早以工画得名,擅花鸟,师刁光胤、滕昌yP,兼工人物、山水、墨竹。山水松石学李f,人物龙水学孙位,鹤师薛稷撷诸家之萃,脱去格律而自成一派。所画禽鸟造型正确,骨肉兼备,形象丰满,赋色浓丽,钩勒精细,几乎不见笔迹,似轻色染成,谓之“写生”。与江南徐熙并称“黄徐”,形成五代、宋初花鸟画两大主要流派。黄筌多画宫中异卉珍禽,徐熙多写汀花水鸟,故有“黄家富贵,徐熙野逸”之谚,对后世花鸟画影响极大。又因黄筌及其子居[赖然?竦鞲焕觯?斐晌?彼纬鹾擦滞蓟?河帕尤∩岜曜迹?怀莆?霸禾濉薄;?S小短一ǔ?竿肌贰逗L酿靖胪肌返?49件,著录于《宣和画谱》。传世作品有《写生珍禽图》卷,绢本,设色,纵41.5厘米,横70厘米,用笔严谨、清练,设色华丽,形象刻画生动逼真,不愧为稀世珍宝,有“付子居宝习”五字填款,现藏故宫博物院;《雪竹文禽图》册页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子居实、居宝、居[澜陨苹?瘢??浼已А? 花蕊夫人徐氏,青城人。幼能文,尤长于宫词。得幸蜀主孟昶,赐号花蕊夫人。其宫词描写的生活场景极为丰富,用语以浓艳为主,但也偶有清新朴实之作,如“三月樱桃乍熟时,内人相引看红枝。回头索取黄金弹,绕树藏身打雀儿”这一首,就写得十分生动活泼,富有生活情趣;其《述国亡诗》亦颇受人称道,实难得之才女也。诗一卷(全唐诗下卷第七百九十八)。 魏了翁(1178?1273年),字华父,号鹤山,邓州蒲江(今四川蒲江县)人。他是南宋著名的理学家、经学家、教育家。魏了翁对宋代后期理学的发展有重要贡献,当时的学者多称他为鹤山先生;他又是南宋后期的名臣之一,有治绩,且懂它事,卒后被追溢“文靖”,诏赠太师。 唐慎微,字审元,原为蜀州晋原〈今四川崇庆)人,后迁居成都。北宋著名药学家。他对发展药物学和收集民间单验方作出了贡献。 唐慎微世医出身,刻苦学习,对经方更有所长,专心医业,不愿为官,坚持在群众中行医看病,收集医方和药物知识,为群众看病认真负责,不论贵贱贫富,不避寒暑雨雪,有来请者必往,而且治病多不取报酬,只求酬给名方、秘录。所以,群众对他都十分敬佩,凡得到有名的好方好药,都抄写给他。他与知识分子关系也十分密切,当他们从经史诸书中发现医药记载者,也都笔录送给他。在多年广泛采集的基础上,编成《经史证类备急本草》三十二卷,收药物一千七百四十六种,其中有六百多种是前代本草书中未曾记载的。后世的不少本草书都以此书为基础。李时珍对他有很高的评价说:“使诸家本草及各药单方,垂之千古不致沦没者,皆其功也。”

扬雄(公元前53~公元18) 西汉学者、辞赋家。字子云。蜀郡成都(今四川成都)人。少时好学,博览多识,酷好辞赋。口吃,不善言谈,而好深思。家贫,不慕富贵。40岁后,始游京师。大司马王音召为门下史,推荐为待诏。后经蜀人杨庄的引荐,被喜爱辞赋的成帝召入宫廷,侍从祭祀游猎,任给事黄门郎。他的官职一直很低微,历成、哀、平"三世不徙官"。王莽称帝后,扬雄校书于天禄阁。后受他人牵累,即将被捕,于是坠阁自杀,未死。后召为大夫。 扬雄一生悉心著述,除辞赋外,又仿《论语》作《法言》,仿《周易》作《太玄》,表述他对社会、政治、哲学等方面的思想,在思想史上有一定价值。另有语言学著作《方言》等。  蚕丛何许人也?他是“蜀”的化身,是中国华厦第一个把山上野蚕变为家蚕的人。是古蜀国第一个蜀王。他“衣青衣,劝农桑,创石棺”,以其伟大的胆略和超群的智慧,在成都平原发展生产和经济,铸就了古蜀国的历史辉煌。瞿上城,是蚕丛在成都平原立国治蜀建立的第一个都城。是蚕丛王创造辉煌古蜀国历史的第一个“指挥所”。 蚕丛王究竟是啥样?蚕从王又是怎样到的瞿上及当时到瞿上立国的情景如何?四千年前,古蜀历史没有文字记载,更没有留下任何图片文献。广汉三星堆发掘出众多贴金纵目人面像,有说那个长长眼珠的就是蚕丛王的化身,但也有学者予以否认。蚕丛王究竟啥模样?所有这些都成为蜀人一道千古之谜。 岷江是个“太史公”,神笔书写天地史。岷江奇石通灵,理解人间后来必有人要考证,必然会将蚕丛王的当时身影感应石上。这块干干净净的石面上,青白线条相间。那挫落有致的青色线条中明显呈现出一个古蜀人图案。夕阳西照,这古蜀人高高个子,穿着青衣,后脑匀上一束长长翘起的头发,脸部上两眼纵目,双手曲拱,连夕照的身影都表现了出来。看那神情,他在瞿正拱手向一座山峰相拜,像是在默默地述说:“四处辗转,我终於到了我该来的地方!”庚即向随从传言,“立国此地也,名瞿上,意为我到了我该来的地方!” 四川著名历史学家李澄波考证,瞿上城在双流县南牧马山九倒拐。实地查看,"九倒拐"山势特殊,暗藏玄机。山前,八百多米宽的历史洪江古河、杨柳河汇合后,浩浩荡荡从九倒拐山脚下流过,江中有丰富的鱼群;洪江对面,是一马平川的平地,沟河纵横,土壤肥沃,可供种粮,发展农业生产;山后,山峦重叠,绵绵起伏,两条九弯八拐的山沟从山脚通向山顶,与其它山地交汇。在那茂密阴深的山地中,野免、野羊、野狼成群,还有老虎出没,可以狩猎,为这里生存提供肉食蛋白之源;两沟间的半山腰,是一块梯度平地,山势就象一把巨大的交椅稳稳安放在两山沟壑之间;两侧,绵绵山峦伸向远方,就象一只巨鹰的双翅。如果把两沟间半山腰那块梯度平地比着一只鹰身,前面那块山包比着鹰头,后面的诸山比着鹰尾,从历史洪江对面远看过来,这里地势就象一只将要离地腾飞的巨膺。从山体的石质看,多为砂石岩,是开山凿洞居穴和生息繁衍的好地方。地势可进,可退,可守,方便外界联系,让人一看,这里就是一块"风水"宝地。蚕丛王率部驾着木筏顺着岷江洪江古河道考察,或沿着岸边长途跋涉来到牧马山脚下,一眼看中九倒拐这块地方,决定在此立国治蜀,并取名"瞿上"。意为纵目人建立蜀国治所选择的最好的地方。四川省文史馆已故李金彝先生认为"瞿上"可作"瞿到"解,说瞿父之山的人到过这里,尤今言"上街"可言为"到街"。前辈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民国二十九年考察双流牧马山后得出结论说:"这是平原西部的一座开头的山,虽甚低小,而冈阜萦回,仿佛城垣一般,防守极便,立国在这里可以控制平原,山上又好耕种,足以自给。假使我是当时的王者,走到这个形胜所在,也不肯把它放弃的"。"我敢臆断,牧马山定是一块好地方,蚕丛和杜宇的都城遗址有寻得的可能,古墓更有大批发掘出来的希望"。 该石甚奇,翻转背面,石上还呈现一幅图案,在急流湍急的江面上,一位古模样的人正手挥竹杆撑筏靠岸,其意又合蚕丛当时是率部是从岷江上游顺江水上到的瞿上。把该石定名为《蚕丛王瞿上》再合适不过了。 薛涛,768~832,字洪度,唐朝长安人,生于大历五年,卒于大和六年。幼年随父郧流寓成都,八九岁能诗,父死家贫,十六岁遂堕入乐籍,脱乐籍后终身未嫁。后定居浣花溪。知音律,工诗词。创“薛涛笺”。薛涛正式集子叫《锦江集》,共五卷,诗五百余首,惜未流传下来。后世各家所本的明本《薛涛诗》一卷,是从《万首唐人绝句》等选本拼凑起来的。   涛於晚岁迁入城内西北隅之碧鸡坊,创吟诗楼,栖息其上。   韦皋镇蜀之初(贞元元年、公元七八五年),南越献孔雀一只,皋依涛意,於使宅开池设笼以栖之。至大和五年(公元八三一年)秋,孔雀死。次年夏,涛亦卒。一些诗词中提到的“韦令孔雀”也就是指的这段史话。   薛涛字无女子气,笔力峻激。其行书妙处,颇得王羲之法,少加以学,亦卫夫人之流也。每喜写己所作诗,语亦工,思致俊逸,法书警句,因而得名。若公孙大娘舞“剑器”,黄四娘家花,托於杜甫而后有传也。然涛字真迹今皆佚。   张问陶(1764-1814)字仲冶,号船山,出身于官宦书香之家,才华横溢,系性灵派诗人,一生写诗4000多首,著有《船山诗草》等诗集,与清代大诗人袁枚交谊颇深。在历史上,诗画兼工者不少,张问陶要数优秀者。他的书法,险劲放野,别具一格,其画近似徐青藤,不经意处皆有天趣。 常璩,字道将,东晋蜀郡江原小亭乡(今崇州市三江镇)人。大约生于291年,卒于361年。常璩出生于常家大族,青少年时期广读典籍,掌握了极其渊博的知识。李雄在四川建立政权后,注意网罗旧家大族,任命常璩为散骑常侍。这是个咨询性质的职务,成天要追随在皇帝左右,随时回答皇帝各种稀奇古怪的问题。347年,东晋大将桓温伐蜀,军至成都,成汉灭亡。桓温在四川停留期间招募贤才,器重常璩,称他为“蜀之良也”,授以参军之职。入晋后,常璩居东晋都城建康。东晋朝廷重中原故族,轻蜀人。时常璩已老,又受歧视,遂怀愤裒削旧作,改写成《华阳国志》,旨在赞誉巴蜀文化悠远,人才济济,以反抗建康士流对蜀人的轻藐。因资料新颖可靠,叙述得法,文词典雅,而成为名闻中外、影响深远的史学巨著。是研究我国西南地区山川、历史、人物、民俗的重要史料和现存最早的以“志”为名的地方志专著。内容和体例都较完备,被后来的史学家所借鉴。 陈寿(233?297年),字承祚,西晋巴西安汉(今四川南充北)人。他少好学,师事同郡学者谯周,在蜀汉时曾任卫将军主簿、东观秘书郎、观阁令史、散骑黄门侍郎等职。当时,宦官黄皓专权,大臣都曲意附从。陈寿因为不肯屈从黄皓,所以屡遭遣黜。入晋以后,历任著作郎、长平太守、治书待御史等职。280年,晋灭东吴,结束了分裂局面。陈寿当时四十八岁,开始撰写《三国志》。 《三国志》是一部记载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的纪传体国别史。其中,《魏书》三十卷,《蜀书》十五卷,《吴书》二十卷,共六十五卷。记载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220年),到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六十年的历史。作者是西晋初的陈寿。 陈寿是晋臣,晋是承魏而有天下的。所以,《三国志》便尊魏为正统。在《魏书》中为曹操写了本纪,而《蜀书》和《吴书》则只有传,没有纪。记刘备则为《先主传》,记孙权则称《吴主传》。这是编史书为政治服务的一个例子,也是《三国志》的一个特点。

  陈子昂(约公元661~公元702),唐代文学家。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为陈拾遗。陈子昂青少年时家庭较富裕,轻财好施,慷慨任侠。成年后始发愤攻读,博览群书,擅长写作。同时关心国事,要求在政治上有所建树。24岁时举进士,官麟台正字,后升右拾遗,直言敢谏。时武则天当政,信用酷吏,滥杀无辜。他不畏迫害,屡次上书谏诤。武则天计划开凿蜀山经雅州道攻击生羌族,他又上书反对,主张与民休息。他的言论切直,常不被采纳,并一度因“逆党”反对武则天的株连而下狱。垂拱二年(686),曾随左补阙乔知之军队到达西北居延海、张掖河一带。万岁通天元年(696),契丹李尽忠、孙万荣叛乱,又随建安王武攸宜大军出征。两次从军,使他对边塞形势和当地人民生活获得较为深刻的认识。圣历元年(698),因父老解官回乡,不久父死。居丧期间,权臣武三思指使射洪县令段简罗织罪名,加以迫害。冤死狱中(沈亚之《上九江郑使君书》)。唐代初期诗歌,沿袭六朝余习,风格绮靡纤弱,陈子昂挺身而出,力图扭转这种倾向。陈子昂的诗歌,以其进步、充实的思想内容,质朴、刚健的语言风格,对整个唐代诗歌产生了巨大影响。陈子昂死后,其友人卢藏用为之编次遗文10卷。今存《陈伯玉文集》是经后人重编的。刻本中以明弘治间杨澄校刻杨春本《陈伯玉文集》10卷收辑作品比较多,并附录《新唐书》本传等有关材料。《四部丛刊》本即据此本影印。《世界文库》本,曾据明、清各本作过若干校订。今人徐鹏校点《陈子昂集》,以《四部丛刊》本为底本,校以《全唐诗》、《全唐文》、《文苑英华》等书,补入诗文10余篇,成为较完备的本子,后附今人罗庸《陈子昂年谱》。今人彭庆生有《陈子昂诗注》。后附其所编《陈子昂年谱》及“诸家评论”。岑仲勉有《陈子昂及其文集之事迹》一文(载《辅仁学志》第14卷第一、二合期)。 四川 天府之国

》本,曾据明、清各本作过若干校订。今人徐鹏校点《陈子昂集》,以《四部丛刊》本为底本,校以《全唐诗》、《全唐文》、《文苑英华》等书,补入诗文10余篇,成为较完备的

以上是"汉语方言资料宝库序"的相关内容。

本文地址:http://www.cnlangs.com/news-339.html , 转载请保留.

上一篇:中国汉语方言图 下一篇: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